湖北宜昌“四轮驱动”激发创业就业新活力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
“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30天,家乡的效率比我预想的还要高。”近日,站在新投产的包装车间里,湖北宏源通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诚说。
这家今年4月从广东惠州整体回迁的企业,在“保姆式”服务下快速落地,成为湖北省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生动实践。
笔者从日前召开的宜昌市抓创业促就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今年以来,宜昌市以返乡创业、楚商回乡、校友回归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为重点,着力构建政府鼓励创业、市场引导创业、社会支持创业、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格局。今年新增返乡创业经营主体6617个,上半年宜昌市城镇新增就业6.88万人,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.28万人。
以需求为牵引,宜昌市根据历年返乡创业领域分布,立足各地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,开发返乡创业项目500余个;梳理返乡创业园、孵化平台、产业园区、流量商圈、农村闲置房等创业平台场所600余处,方便创业者选择对接。同时,该市归集返乡创业支持政策,形成“返乡有补贴、创业有平台、税费有减免、贷款有渠道、用地有保障”的政策清单,推进创业担保贷款“批量担”“信用贷”,为5263家创业主体发放贴息贷款41亿元。宜昌市实施返乡创业“一件事”改革,推动注册登记、补贴申领、社保转移等事项打包办理;推行“技能+创业”“劳务品牌+创业”培训模式,举办创意农业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特色文旅、生态康养、电子商务等培训409期,帮助返乡人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;组建“创业导师团”,开展1名服务专员+1名创业导师+创业指导、用工保障等N项服务,累计服务378名返乡创业人员。今年以来,该市新增返乡创业经营主体6617个。
宜昌市以乡情为纽带,吸引楚商回乡兴业,通过举办“新春团拜会”、企业家联谊会、重大项目签约、“330”三峡人才日、楚商大会等活动,借助商协会、校友会拓宽楚商互联渠道,凝聚反哺家乡共识吸引楚商回乡兴业。今年以来,宜昌市签约上海纳琳威科技隐形车衣等亿元以上楚商项目157个,协议投资额940亿元。同时,该市围绕“51020”现代产业集群和“3+2”主导产业,推动招商引资从“给政策、给优惠”向“给机会、给市场”转变,推出126个重点场景招商项目,依托宜化、兴发、安琪等12家楚商龙头靶向招商,引进万华化学、银基文旅、宁波酶赛生物等10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。
以科技为支撑,宜昌市聘请王志鸥、蔡文静等29位知名校友担任城市宣传大使,以才引才,以才引资。该市招引百余家校友企业入驻大学生创客中心,与三峡大学共建4个研孵基地,引进15个三峡大学科创团队,吸引2名国家级人才入驻三峡大学科创园,打造校友回归创业“强磁场”;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等14个运行平台,成立精细磷化工等产教融合共同体,涵盖22个部门、20所院校和500余家企业,全力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;首创“场景营城+揭榜挂帅”机制,发布147项技术攻关场景,吸引高校、科研院所等55个高端团队落户。
以岗位为抓手,宜昌市全力实施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、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,打好惠企稳岗政策组合拳,激发企业岗位供给,建立健全岗位归集机制,上半年归集各类岗位9.7万个;聚焦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、脱贫人口、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,举办461场招聘活动,达成就业意向3.89万人次;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.3万人次,依托全市162家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,推进就业创业服务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园区,帮助重点群体提升求职能力、就近就业。今年上半年,该市城镇新增就业6.88万人,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.28万人。
发布会后,宜昌市相关部门还集中发布了返乡创业政策清单、返乡创业平台载体清单、就业创业培训清单、岗位需求清单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单、返乡创业项目清单、校友回归和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服务清单,方便各类就业、创业者自主选择对接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