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甘肃周周见多地借兰洽会引投资产业升级蓄新能
第三十一届兰洽会连日来在兰州举行,其间甘肃多地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,密集签约重点项目,在工业升级、新能源开发、文旅融合等领域多点发力,勾勒出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。
工业集群:传统根基上育新机
作为西北工业重镇,嘉峪关钢铁、电解铝等产业实力雄厚,现代工业体系完善。此次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,诚邀企业家在特种钢铝新材料等领域合作,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。同时,作为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,将构建核工业产业集群。其地处风光资源核心区,正推进“多能互补”等发展,凭借区位交通、高效政务服务等优势,努力成为产业发展“福地”。
金昌则凭借“中国镍都”的资源优势,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深耕,同步发力新能源电池产业,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,“2+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。天水作为老工业基地,在保持装备制造业优势的同时,加快布局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居全省前列,实现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有机衔接。
新能源与数字经济:开辟发展新赛道
河西走廊的风光资源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。嘉峪关、张掖、武威等地纷纷布局光伏、风电项目,推动“多能互补”一体化发展,将绿电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。
庆阳则聚焦数字经济,依托“东数西算”战略,建成规模可观的数据中心集群,算力规模突破6.6万P,正加速从“服务器集群”向“AI创新集群”跨越,吸引多家头部企业入驻。
武威市签约项目122项,金额464.21亿元,新能源项目投资额占比超60%。凉州区光伏项目、天祝县智慧路灯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等推动绿色发展;新材料产业领域多个项目丰富产业生态;武威风光电可开发容量大,特色产业优势明显,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。
特色产业:从资源优势到价值提升
各地特色产业在兰洽会上展现出强劲活力。甘南州围绕牦牛、藏羊等高原畜种,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肉乳制品精深加工,同时以扎尕那等景区为核心,促进文旅产业从“过境游”向“深度游”转型。
从单纯的牛羊养殖,到向上下游产业延伸,临夏的“祖业”焕新在此次签约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。在养殖环节,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;在加工领域,瞄准牛皮资源,对其进行深加工,提高附加值;而在食品加工方面,食用明胶等将把牛羊产品与其他特色农产品结合,开发出多元化的深加工产品。
定西、天水等地则通过科技赋能特色农业,马铃薯、食用菌等产业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附加值,实现从初级产品到深加工的跨越。其中定西市签约项目投资额度大、产业链条长、带动能力强,涵盖了中医药、马铃薯、草畜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等12条产业链,实现“含新量”“含金量”双升。
营商环境:以服务与区位筑就“洼地”
优越的区位与高效服务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。兰州作为西北交通枢纽,推出“企业家日”,承诺当好“店小二”,发布超1400亿元的应用场景投资机会清单。嘉峪关凭借四省区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和扁平化管理模式,政务服务效率位居全省前列。
庆阳、临夏等地通过建立项目包抓机制、强化要素保障,让企业感受到“进得来、落得下、发展好”的诚意。多地还依托陆港、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,拓展国际货运线路,为产业发展搭建开放窗口。
从工业集群的提质升级到新能源赛道的加速布局,从特色产业的价值深挖到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,甘肃各地借助兰洽会平台,正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